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>师资力量>>教师风采>>正文

机电系“身边的榜样”教师先进事迹系列报道(三)荆喆:永葆初心,永远热泪盈眶

2022年11月07日 16:09 荆喆 点击:[]

荆喆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高密人。

十几年前,她还是一名初中生,当得知青岛科技科技大学要在高密建立校区的时候,这个小城沸腾了。对很多一辈子都没有出过高密的人来说,他们从来都不曾见过大学的样子。

十年之间,在外求学,兜兜转转,已经忘记了当年那个趴在校门外“窥探”校区真容的孩子当时脑子里在想些什么,只知道十年之后,她摇身一变,竟然成了高密校区的一名辅导员。

工作到现在,六年零三个月,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,身边的亲人、远方的朋友,问她最多的话就是:最近怎么样?工作开心吗?后悔吗?

也许是因为放弃了名企管培生的机会回到了省内,也许是因为放弃了行政编制来到了校区,很多人无法理解,那么,这是她的故事。

工作六年,她时常因为感动流泪

2016年7月,入职第一天,校区的老师领着每一位新入职的辅导员到各个系参观学习,当时机电系的辅导员杜老师给她们讲了很多和学生之间的故事。杜老师说,曾经有一个学生非常调皮难管,几年的时间里不知在他身上花费了多少心思却收效甚微,她几乎就要放弃了。临近毕业的时候,这个学生来到了她的办公室,说:“老师,我也不太会说话,离校之前让我给您打扫一下卫生吧。”说完,转头到墙角拿起扫帚慢慢扫起地来。看着学生的身影,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
这是荆喆到校区后第一次流泪,因为她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,她即将要从事的这个工作,意义有多重。学生心里都有一杆秤,老师们的付出,哪怕他们嘴上不会说,可是他们心里一定懂。从那天开始,荆喆告诉自己,一定要成为好的老师,智育之外,更要培养能感受爱且知感恩的学生,这是一个值得她付出的事业!

有一天夜里十一点,荆喆接到了一个学生的电话。“老师,我在派出所,我有点害怕,您能过来陪陪我吗?”打电话的学生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,他因为被人欺负情急之下报了警。当荆喆深夜见到他的时候,他的拳头紧紧握着,双肩不停地颤抖,只会低头重复一句话:“老师,对不起,这么晚我给您添麻烦了。”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,敏感又体贴,坚强得像逞强。千言万语哽在喉中说不出话,荆喆轻轻地抱了抱他,拍着他的后背,学生再也忍不住,小声啜泣起来。

处理完事情将学生送回宿舍,荆喆给他发信息:“以后什么事情都可以告诉我,我会一直陪着你,不会再让人随便欺负你。”这是荆喆工作以来第二次流泪,虽然工作不久,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,但她不再感觉自己力量微薄,因为被信任和被需要,她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担当的老师了。

就这样,日复一日,转眼六年。

2022年6月,毕业生最后一次来办公室,跟老师拥抱告别。原本以为带过这么多届学生,心里已经看淡了离别,但当学生走时,荆喆背对着他们,想象着他们出门之后各奔东西的场景,仍旧泣不成声。这是她工作后数不清第多少次流泪。这一个个转身离去的背影,他们将要开启的是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人生啊,而辅导员正是在他们成长路上呵护他们梦想的人,荆喆一遍一遍告诉自己,有什么理由懈怠,有什么理由敷衍,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呢?她的爱和付出,也让她收获了无数更加真挚和珍贵的“回赠”。

每一名学生的进步,每一声发自内心的感谢,每一份来之不易的信任,都让她深深感动于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可贵。入职之初,听到的“学生跟老师拍桌子”之类的场景,她从未遇到过,这也让她更加坚信学生和老师一定不是对立面的,推进工作最好的润滑剂,就是毫无保留地付出真诚。

工作六年,她也曾因为困难流泪

一路走来,困难和挑战也很多,2020年,荆喆遇到了参加工作以来最大的考验。

4月份的时候,毕业生工作到了最紧张的阶段,因为同事工作调动,荆喆临危受命担任机电系团总支书记的工作,同时接过了同事所带的8个毕业班级,此时距离学生毕业仅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。加之疫情爆发,大量的、从未接触过的事务性工作扑面而来,开学延期,学生待业,状况频出,摸排不停。此时的荆喆,还是一个刚刚休完产假的新手妈妈。

在这一状况下,所有工作改为线上进行,面对几百个陌生的学生,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变得异常难以开展。因为前期从未有过接触,学生跟老师线上拉近距离、建立信任关系异常困难,荆喆用了大量的时间与学生沟通,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困难,耐心地进行分析和指导,电话经常从白天打到晚上,两次、三次深入交流下来,学生对荆喆提出的就业建议慢慢开始接受。

也是在这一时期,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让荆喆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,晚上常常因为无法入睡急的偷偷躲在洗手间掉眼泪,天亮以后,面对不到六个月大的孩子以及苦苦待业的几百名学生,她还是强打精神,努力不让自己脆弱的情绪影响其他人。因为身体原因,荆喆自知无法兼顾好团总支书记和辅导员工作,思虑再三辞掉了团总支书记的职务,一心扑在了毕业生身上。终于,在年底就业率统计时,她所带的两个专业,就业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,学生最终全部“平稳落地”。

毕业生离校后,她收到了很多很多学生发来的祝福和感谢,其中包含这样一封信,学生在信里说:“很难想象在这样的高压下,您是怎么保持情绪稳定的,所以我觉得您一定是一个温柔又强大的人,这也是我一直努力想要成为的。”

荆喆想,她真的不是一个强大的人,可是背后有几百名学生和家长的期待做支撑,换做任何一个人,都会“为师则强”吧。

工作六年,她更多因为喜悦流泪

荆喆将思想引领和帮扶指导工作落实在与学生接触的每一个细节中,哪怕学生毕业离校,很多学生还是不曾与她断过联系,在需要帮助的时候,第一个想到的依旧是他们的荆老师,而她也会尽己所能,帮助学生排忧解难,一日为师,终身为师。

她坚信优秀是一种传承,将工作中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培养树立学生榜样方面,所带班级的学生多次作为校区的唯一代表角逐校级学生最高荣誉。校区学生去学校答辩,要从全校成百上千的学生干部中竞争前十,他们的内心是并不自信的,为了消解学生的顾虑,她会深入挖掘学生的典型特质和闪光点,另辟蹊径,创新形式,带着学生一遍一遍地演练,让他们最终能够自信地站上演讲台,接受同学们的掌声。最终,她所带的学生,一人获得“青岛科技大学十大优秀学生”称号,一人获得“青岛科技大学十佳团支书”称号,一人获得“青岛科技大学十大自立自强标兵”称号等,多人在国家级、省级等各大专业赛事中获奖。看到学生成长成才是她工作成就感最大的来源。

荆喆一直相信,只有热爱才会热泪盈眶,以真情换取真情,以一个人改变一群人,所有这些让人热泪盈眶的瞬间恰恰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初心所在,而高密校区就是这样一方沃土,一个让她能脚踏实地,守护初心的地方。

工作到现在,六年零三个月,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,身边的亲人、远方的朋友,问她最多的话就是:最近怎么样?工作开心吗?后悔吗?

现在,荆喆觉得她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。工作到现在,六年零三个月,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,工作很开心,从未有后悔,一切都值得。

荆喆,女,传播学硕士,现任高密校区机电系辅导员。工作以来共主持校级项目一项,参与校级课题四项,发表论文10余篇,参与了校区社会实践改革,独立完成近4万字的调研报告撰写工作,承担《形势与政策》《思想政治理论实践》《创新创业基础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。先后获得山东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,青岛科技大学优秀辅导员,青岛科技大学优秀政工干部,青岛科技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指导教师,高密校区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奖项。

关闭